對于曼聯來說,歐聯杯決賽哨聲吹響的那一刻,這個堪稱噩夢的賽季就已經結束了,以噩夢般的結尾。
但是,賽季最后一輪,阿斯頓維拉還有爭奪歐冠席位的可能性,所以在這場比賽,阿斯頓維拉注定還要全力以赴,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曼聯自然不希望在最后一個主場繼續丟人,這是他們本場比賽的第一動力。
第二動力,則是阿莫林和球員可以證明自己,歐聯杯決賽的結果本可以是另一個樣子。
所以在這場略顯奇怪的比賽中,你可以從中發掘很多信息,依照你的審美和標準。
在這場比賽,阿莫林幾乎沒有改變自己的首發思路。
和歐聯杯決賽相比,他僅僅改變了門將和左右兩個邊中衛的人選,由海文和林德勒夫代替了盧克-肖和約羅,門將位置則派上了巴因迪爾。
在決賽失利之后,這顯然是教練和球員重新證明自己的一個機會,畢竟這場比賽的強度還是在線的,所以在開場之后,你可以看到曼聯球員的跑動能力大幅提升,由此在前15分鐘創造出了大量的好機會:
這樣的表現,顯然和對陣熱刺時是截然不同的。
阿莫林和球員可以以此為據,尤其是阿莫林,證明自己的戰術和打法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問題恰恰就在這里:
為什么只能在失敗之后,帶著證明自己的心理層面的額外動力,才能踢出強度呢?
在過去幾年,曼聯其實經歷過很多類似的事情,包括在對陣死敵時大比分落敗,之后的下一場比賽往往就能踢好,也包括平時的比賽踢得稀里糊涂,每每到了杯賽的關鍵時刻,卻又能爆發出額外的神力。
阿莫林接手之初,就對球隊這樣的表現波動很是憤怒,滕哈赫也不止一次提到過這樣的問題,兩任主帥都將此歸結為態度層面的原因,引申為曼聯踢球的責任感等等等等。
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實力問題。
注意力更為集中時,能力展現得比較充分,戰術執行得也不錯,但到了可以劃水的時候,就無法保持住一個穩定的下限,這其實就是實力不足的體現。
沒有球員能在漫長的賽季里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都會有表現上的波動,平抑首發和主力球員的表現波動,這其實就是替補球員存在的意義,而另一種辦法,其實就是戰術層面的互相掩護。
曼聯之所以做不到穩定發揮,和這一點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前15分鐘,曼聯表現出色,但在第14分鐘,阿斯頓維拉照樣抓住了曼聯的問題:
過程中,自身出球失誤,布魯諾作為雙中場之一,不觀察局勢,和卡塞米羅形成一前一后的無效站位,海文前出卻沒有形成壓制效果,最終還是被阿斯頓維拉從中路打出。
類似的問題,在第20分鐘又再一次出現:
當能力的波動區間并不夠小,戰術上又因為球員特點而無法形成良好掩護的情況下,曼聯今天好,明天差,差到谷底,還能反彈,反彈上去,卻無法保持,很多事情就都能得到解釋了。
從戰術上來說,今天阿斯頓維拉的目標注定是首先保證不輸,因為在只拿1分的情況下,他們也有機會來到第5名。
在這樣的局勢下,他們今天確實打得略顯保守,給曼聯后場的壓力不大,在上半場中后段,能夠打出一些進攻的,還是曼聯:
直至在上半場末段,赫伊倫制造埃米利亞諾-馬丁內斯的出擊犯規,這讓曼聯獲得了多打一人的優勢:
這顯然是曼聯今天以勝利為結尾的重要基礎,否則在人數均等的情況下,曼聯顯然是比對手更不穩定的存在。
這讓曼聯在下半場回來之后就牢牢占據了場上的優勢,而在體能支出的情況下,下半場的前15分鐘和上半場一樣,同樣也是機會多多:
哪怕搶開局結束之后,曼聯也是場上更接近進球的一方:
然而,曼聯的第一個進球在第76分鐘才到來:
鎖定比分的進球更是延遲到了第87分鐘,還是依靠點球才獲得了這個機會:
在改變比分之前,維拉不僅還在捕捉曼聯中后場站位和后衛線時常脫節的問題:
甚至還在第73分鐘一度捕捉到了曼聯的失誤,差點成為了率先進球的一方:
如果少打一人的阿斯頓維拉率先進球,甚至在這個客場拿走3分,留在場內聽阿莫林講話的球迷,還會剩下多少呢?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也需要理解阿莫林的苦衷,就像馬奎爾,他的確在曼聯進軍歐聯杯決賽的過程中發揮出色,但這樣的處理球失誤,其實就不是一個頂級球員應該打出的表現。
包括布魯諾,他就不應該打在卡塞米羅身側的位置,他的防守意識、習慣和下腳動作都不支持他靠后活動,歐聯杯決賽的糟糕發揮,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他也沒有足夠的能量去踢更靠前的位置了。
這兩名球員都一樣,遇到阿莫林的時候都已經晚了,無法更好地幫助主教練,也包括卡塞米羅,否則他不會經歷一個從替補席到主力組的過程。
老將皆如此,你指望一群菜鳥和雛雞來支撐阿莫林的戰術?
主場多打一人,這支曼聯需要整整30分鐘才能敲開對手的大門,那么人家在爭歐冠,我們敬陪末座,非常合理。
輸掉歐聯杯決賽,阿莫林注定被集火,這是我們早早就給出的“精彩預告”,但人家阿莫林也有理由說的,你這批人什么人啊?就讓我帶?
說穿了,即便歐聯杯決賽上的戰術變化暴露了阿莫林對于比賽強度的不切實際的判斷,你也很難給這個僅僅帶隊半年的教練下一個什么準確的定性,因為這家俱樂部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糟糕,尤其如果你將曼聯復興的目標設置為爭奪聯賽冠軍的高度。
這是一批能夠提供穩定表現的球員嗎?這是一批能夠為球隊保駕護航的管理層嗎?這是一批能夠為俱樂部指明前路的老板嗎?
說難聽點,全部滾蛋,都不會有一個冤枉的。
然而,多年的斑駁印記不是用鉛筆寫的,你沒辦法用橡皮擦讓曼聯重新變回一張白紙。
在諸多線頭里,你終歸要從中抓住一個,嘗試著從這一個線頭解開過去十多年的紛繁復雜,而不是今天從這個線頭開始嘗試,明天又轉向另一個線頭。
去年夏窗,管理層已經親手搞死了滕哈赫,用一種看似在支持他的方式,如今和這位險些將曼聯帶到深淵的coach合作,管理層能否從去年的學費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好了。